关于高中的回忆,犹如一坛陈年老酒,历久弥香,回味悠长。
我的高中时光是在定陶二中度过的。我是定陶二中第十九级学生,于1987年秋季入学。学校驻地的冉堌镇,历史悠久,是孔子贤徒“三冉”,即冉耕、冉雍、冉求的故里。
近年来数次开车路过此地,透过车窗向北望去,总不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,往事一幕幕如在眼前,将思绪拉回到了三十年前……
现二中时期的高中生活充实而有趣,师生之情和同学友谊,纯洁而真挚。
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,学校社团活动很活跃,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类兴趣小组,以语文教师和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为骨干力量的“冉子笔会文学社”很具代表性,文学社定期出版油印刊物,之后分发到班级同学手中,同学们竟相传阅一睹为快。八十年代是属于文学的黄金年代,校园里兴起了“文学热”,琼瑶、三毛、金庸、梁羽生、莫言、舒婷、海子、顾城、汪国真等是我们的崇拜对象,我经常不知所云地写些所谓的朦胧诗。由于我的作文成绩较为突出,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朗读,并刊登在文学社的社刊上。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《红高粱》走红的时候,我以《唤起敢爱敢恨的灵性》为题写了一篇观后感,除了在文学社社刊油印刊登外,专门任教作文课的老师还在其他班级朗诵此文,曾引起小小的轰动。
校区的西北角是学校的操场,在早餐、午餐和晚餐时间,这里是学生们的又一处露天餐厅,为了弥补学校食哈尔滨做羊羔疯手术医院堂供应不足的问题,二中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,允许社会人员到学校从事餐饮服务。每到就餐时间,这些商贩们就在学校的南北干道旁和操场上设摊经营,在当时可谓学校的一景,热闹非凡。早餐中我比较喜欢喝油茶,是一种和胡辣汤类似的粥类地方特色食品。当时经营油茶的有两个商户,一个长的个子矮一些瘦一些,另一个长的个子高一些胖一些。为了好区分,同学们根据他们的外貌特征,分别称之为“瘦子”和“胖子”。相比而言,“瘦子”的油茶质量比“胖子”的要好一些,“瘦子”的油茶里花生多、芝麻多,并且味道好,往往是“瘦子”的油茶卖完之后,“胖子”的油茶才开张。一来二去,“胖子”的生意日渐冷淡了,他动起了不正当竞争的歪点子,暗中散布“瘦子”是肝炎患者的谣言,效果立竿见影,两个人的经营局面发生了逆转,连续几天“瘦子”的油茶都没有人买。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”,“瘦子”在了解到具体原因后,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,他到医院查体之后办了一个健康证,并将此证挂在胸前,之前关于他是肝炎患者的谣言不攻自破了,他的油茶生意又恢复了之前的红火局面。
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成熟,我们同样也有青春期的躁动。不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还不像现在那么开放,大部分学生比较羞涩,男女同学之间很少说话,但男女同学之间依然存在一厢情愿的暗恋现象。发现这类早恋苗头之后,班主任老师就要采取个别谈话,或在班会上旁敲侧击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把这种青春情感“扼杀”在萌芽状态,但毕竟是“春色满园关不住”,一些大胆的男女同学想方设法冲破严密防线,偷偷传字条、写情书。
因作文水平稍好,我就曾为一名关系较好的男同学充当过创作情书的“枪手”,那名男同学对班里的一名女同学产生好感,但苦于不知如何向这位女生表白,思来想去,终于战胜了怯懦,决定向这名女同学写一封“求爱信”,来试探一下。为了遣词造句,打动这位女同学的芳心,他虚心地向我这位班里所谓的“文学才子”请教。我虽然作文成绩不错,但对如何写情书却是癫痫病的预防工作都有哪些“门外汉”。在我的建议下,又邀请班里的另一位男同学,在一个周日,我们三人没有回家,神神秘秘地躲在男生集体宿舍里进行集体创作,根据三人集体研究意见,由我执笔,写下了一篇颇具文采的情书,经那位男同学誊抄之后,又用信封密封好,将那封情书悄悄塞进了女同学的书桌洞内。作为答谢,那位男同学还专门到镇上买来水煎包犒赏我和另一位男同学。没有想到的是,正是这封集体创作的情书促成了二人的美好姻缘。
我的另一位热爱文学的男同学,在高中时就曾在文学报刊发表文章,引起一位湖南某县师范学校女生的注意,两人逐渐由笔友发展成为恋人,你来我往,鸿雁传书,互寄照片。在暑假即将到来之际,那位师范女生竟写信要来定陶与那位男同学见面,直到这时,那位颇具文才的男同学才真正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由于害怕家长和老师棒打鸳鸯,急忙写信婉拒了。
还有一位绰号“大胡子”的转学男生,因复读从东北回到祖籍山东,在二中借读,他在东北有一位同学恋人,从照片看十分美丽,他常以此为炫耀资本,在同学中总有意无意地谈及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。由于两人天各一方,鞭长莫及,他的那位女同学后来移情别恋,给他寄来一封绝交信。在一个初冬的晚上,这位男同学在到校外的餐馆借酒浇愁之后,躲在男生宿舍的一个角落里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,任凭我们如何劝说,都无济于事,后来他竟为情所伤,提前结束借读生活,返回东北去了。
三年紧张而又活泼的高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,在1990年那个七月,我们集体到县城参加高考,一些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金榜题名,幸运地走进大学校园,实现了“鱼跃龙门”的理想,大部分同学“名落孙山”,与大学失之交臂。
在我的记忆里,1990年的秋天是令人难忘的,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,插班复读,每每想起昔日的同班同学劳燕分飞各奔前程,心中不免涌起一种淡淡的伤感。
岁月悠悠,时光飞逝。我的二中,我的高中生活,那一幕幕往事,那一张张洋溢着活力的熟悉脸庞,老师们那一句句谆谆教诲,成为我心灵深处永不磨灭的回忆!